之前我讨论过,现在的情形显示人们有可能长时间维持恋情。但是据说85%以上的情侣会分手。根据“男女情感分析专家”——一种专门用来记录人们分手原因的应用——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已经交往超过半年的情侣分手最常见的理由是“太多的争吵”。
引起这些争吵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为什么以为自己会永远深爱的一个人会变得令人难以忍受?会不会是我们自己在损害自己的幸福?一方面我们应该是自己情感生活最大的赢家,而现实却是我很大程度成了自己的妨碍。真爱本身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问题是它能幸免于我们给予的伤害吗?
在我们变得太过意志消沉或者开始为所有事责备自己之前,需要注意我们带给一段感情的东西与我们的过去有很大关系。
我们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并且“总是”有可能做出改变。然而,如果我们想更好地发展自己:成为想成为的理想伴侣,享受想拥有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愿意更深层地挖掘自己。通过审视最根深蒂固的影响并且愿意挑战使用最久的防御手段,我们可以获得巨大的进步。而这些影响之一就是我们的依恋类型。
我们的依恋类型形成于我们最早的人际关系,即始于我们出生第一眼与父母对视时。随着逐渐长大,为了自身的安全感,我们需要有依附于他人的感受。幼儿期形成的依恋会影响我们对人以及人际关系的想法。实际上,它们成为一种我们联系世界时的“活跃的工作模型”。如果年幼时被拒绝或忽视,我们可能会形成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并且一直沿用至成年期的关系。当感到受侵扰或者在成长过程中体验到各种矛盾,同样会产生不安全依恋,在我的博客“你的依恋类型如何影响你的关系”中,我对这一概念给出了更详细的解释。
由于我们的依恋类型很大程度上基于作为孩子时,我们为了满足需要如何适应,我们可能在恋爱中表现得特别迫切、不安、冷淡或恐惧。我即将在网上进行一个免费的报告,“你的依恋类型影响着你的生活吗?”,解释如何通过了解自己早期的依恋类型,洞察你可以采用什么样的行动来提升自己的亲密关系。你可以理解在家庭中,作为小孩你为了获得认可做了哪些适应行为,并且明白这些行为如何可能限制了你现在的生活。
举个例子,和我一起共事过的一位女士注意到,每当她感到与伴侣很亲密时,她就会被一种恐惧淹没——觉得她是在欺骗自己。
而她的男朋友看起来诚实可靠,她总想着他以前的经历或将来他会和谁在一起,这一点快要把她逼疯了。她发现自己对男友极度渴望,随时打电话、发消息和“查岗”。她感觉越不安,她的男友将越沉默、越疏远,这又加深了她的恐惧。争吵始于她疯狂地质问男友,终止于男友离家数天呆在朋友家。他们经常谈到要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