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中间宿主究竟是什么?继北大工学院团队宣布水貂可能为中间宿主后,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宣布,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沈永义、肖立华等科研人员通过联合攻关,在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的溯源上取得重大突破,他们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
在华南农业大学2月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介绍,通过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组样品,锁定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继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揭示穿山甲中β冠状病毒的阳性率为70%;进一步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结构;最后通过对病毒的基因组分析,发现分离的病毒株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
但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陆家海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现在还没有一个新型冠状病毒合适的动物模型,这个结论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穿山甲是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
专家称目前尚未有病毒合适的动物模型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陆家海曾长期从事传染病流行病学、疫苗学以及人兽共患病防治方面研究,也曾主持过多项广东省非典攻关专项课题和香港横向合作项目课题。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病毒的基因序列,随着宿主不同可能会发生变异,但通过基因序列寻找宿主是做初步分析的一个方式。在前期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称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可能是蝙蝠,对中间宿主的研究提到竹鼠、果子狸等。今天华南农业大学开发布会说,他们在病毒溯源上取得了很大成果。根据病毒分离,包括病毒同源性与现在人类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同源性的比较,猜测穿山甲可能是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媒介。但还现在还没有一个新型冠状病毒合适的动物模型,这个结论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陆家海分析,一种病毒从动物传染给人是跨宿主传播。寻找中间宿主的过程中,跨宿主传播机制也需要进一步阐明。就像对SARS的研究,人们要解释病毒怎样通过蝙蝠传染给果子狸,又怎样通过果子狸传染给人。“在早期动物传播给人的时候,人是不是有相应的受体。在传播过程中获得了受体还是通过变异获得了受体,这都是传播机制问题,这是一个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阐述。”
一位从事病毒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表示,从华南农业大学目前公布的通过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组样品发现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的研究方法看,他们应该是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进行研究,也就是根据宏基因组学数据。
根据南方农村报报道,沈永义在发布会上表示,是从国家发布的信息中获得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把序列拿到宏基因组库中比对,最终在穿山甲个体的宏基因组中,比对出与新型冠状病毒高度相似的基因片段。由此,目光锁定在穿山甲上。但这批穿山甲并非来自广东,也并非来自某个特定种群,而是从某些特定机构获取的。
根据公开资料,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概念最早是在1998年由威斯康辛大学植物病理学部门的Jo Handelsman等提出的,是源于将来自环境中基因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当成一个单个基因组研究分析的想法。它通过直接从环境样品中提取全部微生物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利用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研究环境样品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遗传组成及其群落功能。
这位从事病毒研究的科研工作者称,比如测量动物样本后得到的宏基因组学数据,有些会以文章的形式公开发表,或者被上传数据库。“这些都能够查到的,好多完全都是公开的。”
除了穿山甲 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存在多个中间宿主
在2月7日的发布会上,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沈永义对媒体介绍,SARS病毒源头是来自蝙蝠,但蝙蝠不会直接感染人,要通过果子狸感染人。所谓中间宿主就是果子狸这种对病毒进行放大的动物。
“新型冠状病毒源头目前认为也是蝙蝠。武汉疫情暴发在冬季,中华菊头蝠冬季在山洞里冬眠,蝙蝠直接感染人可能性微乎其微,需要一个中间宿主,连接蝙蝠和人。”
“我们就找了我国市场上常见野生动物进行检测,发现穿山甲携带病毒跟人的关系比较近。”沈永义介绍,穿山甲是潜在的中间宿主,但中间宿主可能有多个。以SARS为例,除了果子狸,其他小型食肉动物也可能对病毒有扩大作用。
上述从事病毒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同样认为,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宿主。他告诉红星新闻,目前研究表明,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动物本身就会携带病毒。只不过这些病毒有时候不感染人,或者是感染人的毒性没那么强。但是病毒会变异,如果突变能够感染人或成为高致病性病毒,就可能感染人使人致病。
这位科研工作者解释道,病毒在经过中间宿主传播过程中,要适应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宿主,每一次适应病毒本身会发生一些变异。尽管每一次变异可能程度不大,过程也没那么快,但随着变化不断积累,它就有可能变成一个对人类易感染,且致病性比较强的病毒。
对于中间宿主如何认定,这位从事病毒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表示,在某种动物体内能够检测到病毒,然后发现这个病毒也能传染到人身上,基本上就可以认为它是一个中间宿主。“但到底病毒是通过中间宿主直接传染人,还是通个中间宿主A传到B到C再传染人,这个不容易确定。”
“中间宿主相当于是传染源的源头,如没控制住,病毒就会不断从源头扩散出来,使得疫情在控制时容易出现反复。”这是沈永义在2月7日发布会上提出的观点。
而对于寻找中间宿主的意义,陆家海表示,动物之间的病毒循环在自然界比较常见,但是动物到人的传播就需要跨宿主屏障的突破。因此,在传染病防治中,寻找中间宿主非常重要。
“当年SARS流行的时候,之所以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就是人们找到了中间宿主果子狸,禁止了与果子狸的接触,阻断了源头传播。”陆家海同时表示,杜绝野生动物交易对于疾病防治也很重要。
穿山甲鳞片大量入中药 吃中药可能感染病毒?
专家回复:高温处理后 常见病毒都会被杀死
根据2016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绿发会)的报告,200多家制药公司生产的大约60种中药里含有穿山甲鳞片,中国是穿山甲鳞片的最大消费国。假如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中间宿主被证实,服用含有穿山甲成分中药,有无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性?
对此,上述从事病毒研究的科研人员介绍,根据现有的临床资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以确定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传播和粪口途径传播。“理论上来说,经过高温处理,常见病毒都会被杀死。穿山甲成分中药经过加热后,应该不会传染病毒。”
“作为中间宿主的野生动物将病毒传染人,主要发生在人类捕捉、饲养、宰杀它们的过程中。”
环保组织:穿山甲走私价格可卖至万元一只 保护形势严峻
不管穿山甲是否最终被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针对穿山甲的非法交易却需要遏制。
因为生活环境等因素,穿山甲可能携带病菌或者寄生虫。环保组织中国绿发会穿山甲工作组负责人苏菲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中华药典记述穿山甲鳞片可以入药,同时也有古书记载穿山甲鳞片有毒,应该慎用。即便这样,还是无法阻止人们对穿山甲的捕猎。2019年,中国海关查获穿山甲鳞片123吨,一只穿山甲身上大概有0.5千克鳞片。在国内中药市场,穿山甲鳞片可以卖到10元一克。虽然2016年穿山甲就已经是国际一级保护动物,但是到2019年仍然面临着很严峻的保护状况。
苏菲说,穿山甲肉在野味市场上的价格是一斤1500元,一只穿山甲大概有五到六斤。在走私的时候,受利润驱使,走私者会选个头大的穿山甲,一只价格达1万元以上。去年夏天,苏菲与同事们接到举报,在某地一农庄曾出现过一碗穿山甲汤,卖到900元的情况。2004年至今,国内曾出现过捕食穿山甲中毒或引发疾病的个例。
如今,穿山甲依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仍然位列中华药典。早在自上世纪60年代,中华穿山甲数量就已经下降了88~94%,1995年左右,中华穿山甲在中国已经被宣布“商业性灭绝”。2016年,穿山甲1属8种全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严禁国际贸易。苏菲说,近几年国内穿山甲数量经历了急剧下降,目前野外存量大概只有三位数。国内市场流通的穿山甲多来自走私。在国际上,大数据显示中国和美国穿山甲保护形势严峻。越南也存在穿山甲入药的情况。2018年尼日利亚曾查获过1万多吨穿山甲,当时尼日利亚方面的解释是这些穿山甲都不是来自本国。
过去几年,苏菲和同事们一直致力于推动穿山甲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去年,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正在拟定将穿山甲的保护级别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提升为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