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寻访独克宗的非遗匠人,体验非遗文化“三之最”

【前言】

独克宗古城,一个矗立在茶马古道上的历史要塞,是马帮进入藏区后的第一站,也是进入藏区后最为舒适的一段路。在这里,人是放松的,马蹄子也是愉快的。马帮的兄弟们可以住进暖暖的木头房子,喝上一壶刚刚烫好的酥油茶亦或是一壶好酒,和兄弟们喝酒聊天度过难得轻松的日子,好不自在。

可是这样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城在2014年1月11日1时27分变成了一片火海,100多栋房屋在火灾中焚毁,众多独克宗人流离失所,十分的凄惨。在后来的独克宗古城重建中,独克宗花巷应运而生,将大火中被损毁的店铺、手艺工坊重新开了出来,并形成了一条十分有历史价值的非遗街区。在这里,不仅所有的游客可以体验到藏区的非遗文化,也让那些流离的匠人们有了一个安身之所,得以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

很高兴这次来到香格里拉能够有机会面对面地与这些非遗传人亲密接触,听他们说背后的故事,探寻属于香格里拉的秘密。

【最虔诚的祈祷——玛尼石】

早在3800年以前,聪明的藏族人民用石头来做为路标,指引着人们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后来因为藏族的同胞们是全民信教的民族,他们相信万物都有灵性,于是便把许愿的祝福、忏悔的词语、佛经刻在石头上通过风水传递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希望每一个众生都能感受到藏民族的祝福和佛菩萨的加持救赎。于是,玛尼石成为了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这里我们捡到了玛尼石的手艺传承人孙诺央宗,为了接待我们还特地回家化了妆换了一身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来见我们。她给我们演示了如何去绘制一颗玛尼石,认真的眼神,虔诚的动作,这些步骤她不知道练习了多少次。今年才24岁的她,有着异于常人的老练和沉稳,她说学习玛尼石绘画雕刻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整个房间里所摆放的都是她的作品。

环顾四周,细细地品味这些摆放着的作品,很难想象这些都出自于一个24岁女孩儿的手。央宗说,这手艺是从她爸妈那里传下来的。她说现在的年轻人愿意沉下心来学习这手艺的很少,很多都离开了独克宗去外面寻找出路了。而她从小就对于绘画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她觉得这门手艺总得有人接班,也便一点点地学了起来,看着她手上起的老茧,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份手艺背后所要付出艰辛。

玛尼石上除了雕刻有传统的“六字真言”和藏文经文及“卍”符号,还可以雕刻各种佛像(护法、金刚等)、以及龙、蛙、鱼、鸟、狮、象、佛塔、花草等图纹。玛尼石的绘制需要的是耐心和时间,学着央宗所教的方法我们一行人都试图做了一块属于自己的玛尼石,用自己的一笔一划,虔诚的勾画出信仰的纹饰,虽然称不上好看也算是带着自己虔诚的祝福。

玛尼石不再只有宗教所赋予的含义,它变得更加生活化,艺术化,人们将玛尼石放在房间,装点自己的家,为小家增添异域风情。央宗说,这些绘制好的玛尼石会带到附近的寺庙里面让喇嘛为它们开光,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供奉起来,亦或是做成一个风铃在风中摇曳,带着最虔诚的祈祷。

【最精致的手工——阿若康巴】

阿若康巴是香格里拉藏区的阿妈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精良之作,在这片神秘又美丽的大地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富有藏族特色的动物形象,用简洁的手艺向大家传达香格里拉藏区的文化和人民智慧,让人们能够看到壮美草原湖泊雪山以外的美丽。

这个店铺的负责人是一位名叫此里卓玛的女性,她告诉我们阿若康巴的初衷是让每一个藏区的女性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本来的藏区女性为了赚取一些钱必须外出打工,家庭必须饱受分离的痛苦,阿若康巴让藏区的女性坐在家里做些手工也可以赚到足够的生活费,并且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回归家庭,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在一起。

我们在店里学起了最简单的法螺,在藏语里称为“东嘎叶起”。海螺曾是古代战场上的军号,当佛教传入西藏后,海螺变成了法螺,用于为佛教宣传教义,螺声再不会挑起战火,带给人们的是和平安谧。海螺用于佛教法器的历史约有两千多年。相传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帝释天等将一右旋白色海螺献给佛祖,自此,右旋海螺做为吉祥圆满的象征,在宗教界广为应用。在三净土的菩萨们为了众生利益,令螺的"五生"中仅出一右旋螺,故右旋海螺又称之为"五生"。

跟着藏族阿妈一针一线地缝着,自己的内心也渐渐地平和了起来。阿若康巴一个藏族阿妈赖以生存的手工作坊,也是我们给家人带去吉祥的手工体验馆,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和亲情,触碰到了藏区最柔软最精致的母爱。

【世华湘蒙——最自然的美好】

世华湘蒙希望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人性本之中最原始、最自然、最真实的那份天然的“美”传递给身边的人及我们的世界。让大家感受真正的香格里拉,体验其实“香格里拉不止是香格里拉”。

也是在这里我认识了我在独克宗的一位好朋友“蒙古”。他粗犷的外表与细腻的内心形成为了极为强烈的反差,而这背后有着很多心酸的故事。吴冠中先生说的“真正的艺术家都是苦难中成长的,艺术家没有体验风土人情,不了解民生疾苦,没有吃过苦,没有感情和心灵的波动成长不起来。”

2014年的大火便烧毁了蒙古在古城中的画室,顷刻之间一无所有。当他站在废墟上,他说这些房子的砖他一定要拿走。古城里,一个世纪之上的老房子随处可见,而这些土砖则是这些老“古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些完整如新,有些散裂落地,有些承受过无数次的风吹雨打,形成了很自然的岁月打磨过的痕迹,还有些被无情的烈焰燃烧过,变成了微微地现代红砖色,牢固程度也加强了很多,而不管是完整土砖,还是已完全粉碎的泥土,它都记载着这里发生的一切,“血和泪”,“幸福和悲伤”,各种感情凝聚在这片土地上。蒙古说,这些土砖就是一篇长篇故事的主题,更是历史的见证,它的精神将延续至千秋万代。

在独克宗花巷新建的“世华湘蒙”也确实用到了这些砖块,也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香格里拉不止是香格里拉”。蒙古所要打造的是一个真正自由的公益空间,可以从早晨开门一会坐到晚上关门,不会有任何人来约束您的时间和方式。从不一样的视角去观察眼前的一切,会发现一片全新的天地,而那可能就是属于你的天堂。

当然,这个房子少不了一个可爱的女主人,她的名字叫阿娇。在我在的这几天,阿娇似乎鲜有露面,难得有时候能看见她一个人独自在角落里画着画。他们一起建立起的这个心灵疗养站、生活体验馆,他们一直努力挖掘每个人内心中的香格里拉,尽所能向大家展示一个更完美的香格里拉!

【尾声】

当然,如果要我细细地去诉说我在香格里拉所见到的非遗手艺人背后的故事,可能讲个几天几夜也说不完。最能震撼的人心的,莫过于你来到这里,与他们面对面地交流,你才知道这手艺为什么能够称之为非遗。

独克宗花巷除了这三家之外,还有香格里拉唐卡画院。这是一种特有的藏族绘画表现形式,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我不知道在这个花巷里还藏着多少个像孙诺央宗、此里卓玛、蒙古这样的手艺人,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世人什么是香格里拉,什么是香格里拉藏区的文化。行文至此,真的唯有脱帽致敬,才能表达我对于这些传承人最崇高的敬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探趣吧系信息发布平台,探趣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大家都在看
北京各大医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