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人类登月已有50年了,为什么我们现在却迟迟没有踏上火星?

50年前的今天,1969年7月20日16时17分43秒,在世界几亿观众的关注下,呼号为“鹰号”的登月舱稳稳地降落在了月球表面,次日2时56分,阿姆斯特朗踏上了月球,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但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伟大的胜利,全世界的人类都为之振奋不已。理所当然的,人们纷纷畅想在不远的未来,我们的脚步将会在宇宙空间中更远的地方出现,比如说火星。

然而时至今日,人类登月已有50年了,人类的这个梦想依然没有实现,除了各种无人探测器之外,人类的脚步迟迟不能踏上火星。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因为缺乏了当时的竞争氛围,导致相关科研单位没有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造成的。其实这是比较片面的说法,而真正的原因却是,我们的科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简单的数据就可以表明登月和登陆火星的巨大差距,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万公里,而火星离地球最近的时候也有5500万公里!

为了将质量约为46吨的阿波罗11号送到月球,人类消耗了高达2700多吨的燃料。虽然现在的火箭技术已有较大的改观,但并没有实质上的突破,我们使用的仍然是那个时代的“原始的”化石燃料。

这样的航天水平在地球与火星之间,就像是在高速公路上蹬自行车一样辛苦。因此,人类想要实现在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自由航行,必须要在太空推进系统上有重大突破才行。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什么科技呢?

核能是当仁不让的首选,人类现在已经掌握如何从核裂变中获得能量,但是这种原理在短时间内却很难用在火箭技术上。

核裂变反应堆需要庞大的防辐射以及冷却系统,再加上这种核火箭需要向后喷射工质才能产生推力,这两大原因,都限制了以核裂变为原理的火箭无法小型化,导致它的航天性能甚至连普通的化学火箭都比不上。

所以最佳的选项是可控核聚变,如果实现了可控核聚变,我们就可以从少量的燃料里得到巨大的能量,从而大大地增加了火箭的有效载荷以及速度。相应的,跨越空间的成本也就变得非常划算。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真心希望人类能够早日实现可控核聚变,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轻松地穿梭于太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星际文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探趣吧系信息发布平台,探趣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大家都在看
北京各大医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