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根据数据,11月份CPI上涨4.5%,远高于9月份的3%,同时也创下2012年1月份以来新高。
对于这样的结果,不少自媒体有话题可写了,最常见的剧本无非是:物价上涨了,钱不值钱了,或生活成本上升了,日子不好过了,这样的分析要么是坏蛋,要么是无知。
比如有人会说,现在一年期存款收益是1.5%左右,现在CPI是4.5%,意味着我们在银行里的实际利率是1.5%-4.5%=-3%
作为没有经济学常识的吃瓜群众,看到这样的内容肯定会很焦虑,要么转发朋友圈,要么作为与好友交流的话题,然后流量就来了。这就是他们的一种焦虑式营销。
实际情况是这样吗?
11月份的CPI确实偏高,但还没到那么夸张的地步,我们细分来看就知道了,根据统计局的数据,11月份,猪肉价格上涨110.2%,影响CPI上涨约2.6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扣除猪价因素,实际CPI只上涨了1.86%。说明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