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传统建筑具备两面性:一方面,上海在历史上一直是江南的一部分,其传统建筑体现着江南传统建筑的特征;另一方面,“襟江带海”的地理格局,使上海的航运商贸快速发展,联通四海八方的便利给上海带来了外来文明,其建造技术、风格元素等方面的变化也显而易见。
独特的发展历程,催生了具有地域文化烙印的营造技术,可将其归纳为:“小而美”、“巧而精”、“素而扑”、“糅而谐”四大特征。
一、小而美与江南地区的其他都会城市(如苏州、杭州、杨州等)相比,古代上海地区的传统建筑在规模、形制、装饰上都要略逊一筹,较少出现大型的厅堂、宫观,许多宅院、寺庙、园林往往并不宏大,透着一种“小而美”的智慧。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地理的“边缘性”、“偏僻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源于强调“隐逸”、不事张扬的独特地域文化。
颐园占地仅数亩,园内空间布局疏密有致,收放自如,山、池、桥、楼、阁、斋、舫、榭、廊、古树、翠竹等要素齐具,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呈园林之意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