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亦川 编 / 袁月
11·11是“光棍节”,一份研究发现,蚊子也怕当“光棍”。《PLOS病原体》11月7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交配后的雌蚊比单身雌蚊对疟疾的易感性更强,这一发现为全球防蚊防疟疾工作提供了新的策略。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Mara Lawniczak研究员说,疟疾由恶性疟原虫引起,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寄生虫病,全球现有2亿人感染,90%的病例集中在非洲地区。通过各式各样的抑蚊手段,疟疾病例和死亡率在2000—2015年间大幅下降,但进展出现停滞。迄今为止,针对该病媒的主要策略是喷洒室内杀虫剂和悬挂长效驱虫蚊帐,这些控制措施依赖于蚊子对各类杀虫剂的持续敏感性。目前,蚊子的抗药性已经发展到目前所有的四类杀虫剂,因此迫切需要更新的病媒控制策略。
Lawniczak介绍,交配可导致许多雌性昆虫出现生理、行为和免疫力的巨大变化,导致产生卵子、产卵以及无法第二次交配。在雌蚊体内有一种特殊的激素20-羟基蜕皮激素(20E),其滴度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吸血和交配。20E由卵巢合成,血液刺激卵巢分泌蜕皮激素,通过脂肪体将其羟基化生成20E,在吸血后18—24小时内最高;另一方面,交配会增加20E的滴度,交配后雌蚊不会内源产生20E,而是从雄性处接收的。同时20E还具有通过诱导血红素过氧化物酶(HPX15)保存受精囊中精子的功能,确保精子在储存期间保持功能,因为雌蚊一生只会交配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