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科学认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当人类的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某一个时间点,必定会出现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我们可以把人类的知识结构想象成一个个的同心圆,只有在里面的圆圈被知识“填满”之后,我们才可以进入下一个圆圈的境界,而这个圆圈所需要的知识必定比里面的要多得多。
在牛顿的那个年代,人类之前积累的知识已到到达了一个瓶颈,用已有的知识很难解释越来越多的现象,科学上新的发现和旧的知识体系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也就是说,这个圆已经被“填满”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牛顿出现了,他的相关理论几乎完美的解决了当时所有的问题,使人类的科学认知大大的提升一个档次。
同样的,到了19世纪末期,牛顿的知识体系已经称不上完美了,在1899年的最后一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男爵在新年贺词里提出了“两朵乌云”的说法。我们不必去理解这两朵乌云具体指的是什么,只需要知道在这个时候,以牛顿为代表的知识体系的这个圆圈似乎也“填满”了。这时爱因斯坦出现了,他利用相对论以及量子理论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于是人类的科学认知又进入了下一个圆圈。
目前来讲,爱因斯坦的时代并未过去,事实上,在这个圆圈里还有太多的空白需要去填补。而要“填满”这一个圆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许需要很长的时间,以及无数天才的科学家前仆后继的奉献。
时至今日,我们现在享受的很多所谓的高科技的东西,其实仍然是几十年前的技术,比如说飞机、汽车、电脑、宇宙飞船……等等,只不过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和修补而已。看上去我们的科技似乎真的停滞了,但事实上是这样吗?本人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片面的评价。
拿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来说吧,与之对应的,最有可能实现的就是可控核聚变以及量子计算机。它们看起来离我们很近,实际上又显得那么的遥远。但如果有一天,我们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其中的任意一种,相信人类的科技就会在短时间内出现一个飞跃!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某个关键人物,必定会被我们奉为牛顿、爱因斯坦级别的大神。
因此本人认为,之所以有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天才科学家,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时代造就的,就算没有牛顿,也会有马顿站出来,他们的出现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这里就事论事,没有丝毫贬低大神的意思)。世界上从来都不缺乏天才,在合适的时间点,总会有下一个爱因斯坦出现。
而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只需要给予科学家们充分的信任与支持,然后安心的等待即可。也许某一天我们一觉醒来,就会被大量的诸如“可控核聚变的重大突破”、“真正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问世”之类的新闻所包围,而我们的世界也会因此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