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远古的地球上曾经洪水肆虐,一场史前大雨下了100多万年

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气总是会让我们心情郁郁,不仅如此,如果雨水过多,还会造成洪水、山体塌方、泥石流等等自然灾害,每当遇到这种天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期望雨快点停止。幸运的是,我们的这种愿望很容易会得到满足,短则几分钟,多则几个月,我们头顶上的乌云终会散去,露出晴朗的天空。


然而在过去的岁月里,地球的天气并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研究表明,在2.34亿年前的三叠纪,远古的地球上曾经洪水肆虐,一场史前大雨下了100多万年!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

史前大雨的证据


最直接的证据来自于远古的岩石,三叠纪的大陆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在那个时候,所有的大陆板块都还是连成一体的(被称为盘古大陆)。由于陆地面积太过巨大的,来自海洋的潮湿空气很难到达这片陆地的内部区域,这造成了当时的内陆区域长期干旱少雨,从而形成了一种三叠纪独有的红色砂石。

在上个世纪,科学家在日本、阿根廷、意大利等沿海地区发现了大量包含这种红色砂石的沉积岩。要知道这些砂石本应该在大陆的内部位置,那么它们是怎么来到沿海地区的呢?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被雨水冲刷而来。根据测算,科学家推测出要在沿海地区形成如此规模的沉积岩,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以及非常大的降水量才可以达到。

在这之后,科学家又发现在世界各地的三叠纪岩层之中,都存在巨大降水量的痕迹,除此之外,在同时期的动植物化石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罕见的自然现象。科学家利用放射性碳定年法,推测出这场大雨始于2.34亿年,并持续了100多万年。

史前大雨的原因


目前科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在那个时期,正是盘古大陆开始分裂的时期,板块运动造成了大规模的火山运动,这些火山将原本保存在地球内部的二氧化碳,大量地释放到大气层中,由此引发的温室效应使地球的气温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升高。

我们都知道,下雨是一种对流天气,地表上的水在蒸发后,会随着上升气流到达对流层。对流层的特征是越往上温度就越低,当水蒸气在对流层中上升到足够的高度,就会重新凝结成雨滴,如果上升气流很强的话,水蒸气会被送到温度更低的高度,从而直接凝结成冰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冰雹”。


可以看到,上升气流越强,就越容易形成雨滴,而上升气流是由热空气形成的,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范围内,温度越高,热空气就越强,就越容易下雨,甚至是下冰雹。

相关研究表明,当时地球赤道的平均海洋表面温度达到甚至超过了40摄氏度,在这样的温度下,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大气层中,在热空气的帮助下,它们源源不断地形成积雨云,并不停地向盘古大陆扩散,于是几乎整个地球上都下起了绵绵不绝的大雨。

史前大雨的结果


可以想象一下当时地球上的情景,各种狂风、暴雨、闪电、洪水肆虐……而众多生物都只能在大自然的威力下瑟瑟发抖。100多万年后,轰轰烈烈的火山运动才逐渐停止,地球的天空才重新变得晴朗起来。

经过这场史前大雨的洗礼后,地球上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生物都因此而惨遭灭绝,但又有很多生物因此而崛起。比如说我们非常熟悉的恐龙,化石证据表明,在这场大雨之前,恐龙的数量仅占陆地上所有脊椎动物的5%,而在大雨结束之后,这个比例就达到了90%之多。


地球的历史值得我们深思,众所周知,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含量就一直在增加,假如我们不加控制的话,同样的事情会不会再次重演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探趣吧系信息发布平台,探趣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大家都在看
北京各大医院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