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凌晨时分,今日头条及旗下相关的多款App产品,被苹果商店(AppStore)集中下架,截至目前仍未获解封。今日头条正在与苹果美国方面沟通。
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今日头条目前仍未找到具体的下架原因,但因自身技术问题被下架的可能性较小。
技术原因可能性较小
5日上午,今日头条官方微博先是发布消息称,凌晨时分开始发现无法在苹果商店搜索到今日头条,目前尚未恢复,而已安装今日头条的苹果用户不会影响使用。
被下架的App不仅只有今日头条,据国内移动推广数据分析平台ASO100的监控数据显示,8月5日苹果商店同时下架了12220个应用程序,其中,同属今日头条开发商——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的App共有21款,包括专业版、探索版、头条视频和内涵段子等。
因用户量超过5亿,今日头条的下架及背后原因,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今日头条工作人员表示,App下架后才收到苹果公司发送的下架邮件,内容只有通知下架的简单消息,并未说明具体理由。
随后,有媒体猜测可能与今日头条更新版本存在Bug(计算机软件缺陷)的技术因素有关,但今日头条消息人士向《财经》记者否认了这一观点,认为不太可能是自身技术问题招致下架处理。
事发后,今日头条内部也进行了排查讨论,但至今未找到具体原因,仍在等待苹果公司方面解释,消息人士同时表示,上述问题应该很快会被解决,App也会很快上线。
今日头条并不是国内被苹果商店下架的唯一App产品,今年6月23日凌晨,美团旗下包括美团团购、美团外卖、美团外卖商家等在内的13款App也有过同样遭遇。
更早前,UC浏览器也曾多次被苹果商店下架处理,2013年被下架后,UC浏览器的对外回应解释是,“因部分第三方内容可能存在问题,UC浏览器iPhone版需配合苹果应用商店需要,临时下架进行核实。”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胡钢,曾对苹果公司向全球应用程序开发者发布的评审指南(AppStoreReviewGuidelines)进行过研究,他向《财经》记者介绍,一款App遭苹果商店下架,多数企业最终对外的解释,都喜欢以技术原因予以回应,但实际情况往往复杂难辩。
苹果的评审系统
苹果公司无论是上线或下架一款App,通常会根据一定标准进行评估,苹果公司会在不断更新的评审指南中对这些标准进行原则性规定。
苹果公司发布的评审指南主要分为五大部分,包括安全、性能、商业、设计和法律等方面内容,意味着所有上线App都必须符合以上标准审查。苹果公司还同时约定,通过审核上线的App不仅需遵守该评审指南条款,还需遵守应用程序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最新的评审指南特别强调,应用程序开发者不能逾越底线,否则苹果公司将有权拒绝内容或行为逾越底线的App上线。对底线的解释,苹果公司如此表述,“当我发现它时,我就会知道。同时,当开发者逾越这条底线时,也会自我意识到。”
评审指南的法律层面,特别提及App应用程序应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包括如何收集与储存数据等;注重对儿童权益的保护,比如内容是否会涉及暴力色情内容等;以及保护知识产权也是苹果公司审核App应用程序是否符合标准的重要方面,如对商标、著作权等内容的审查;是否涉及赌博等内容,均属苹果公司审查的重点内容。
此外,如果应用程序试图欺骗苹果公司的评审系统,比如非法盗取用户数据、侵害其他开发者版权等行为,也会被下架,还可能被从开发者序列中除名。
胡钢表示,苹果公司对任何可能触犯法律的应用程序,先进行下架或删除处理,目的就是为了在遭到相关投诉后,避免侵权范围的扩大,以便适用“避风港”原则,降低自身所需承担的法律风险。以往,苹果公司在其他国家因应用程序侵权的问题就多次成为被告。
目前苹果公司拥有多达数百万计的应用程序开发者,用户数也超过十亿人次,如果不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有可能因没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而承担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结果,以致被追究连带责任,所以一般而言会先下架相关产品。
胡钢介绍,一般接到针对某个App的投诉,苹果公司经审核后认为投诉成立的,就可能将该App下架,而集中下架某一应用程序开发商的所有产品,可能会有几种情况。
一方面同一开发者开发的软件具有协同效应,“虽然表现的是不同应用程序,但相互之间会涉及流量的导入或者互相的推荐,这就有可能产生侵权结果扩大的情况。”胡钢称,另外一种情况是,这类app可能会有程序共性问题,比如非法或未经授权地过多搜集使用用户信息,还有可能是相关技术存在Bug。
也可能是,公司与公司之间出于竞争考虑,一方利用找出对手的漏洞或其他问题进行投诉,使对方软件下架等。
对于今日头条及其相关产品因何原因下架?胡钢说,由于苹果与开发者签订的合同都是由苹果公司单方面拟定,而合同往往会约定相关纠纷适用美国及加州法律并由加州法院管辖,兼之开发者都相当依赖苹果渠道力量,因此全球大部分开发者面对苹果的上线或下架处理决定,更多的是被动服从了事,对于下架事实的真相,很难推断。
《财经》记者就此事多次联系苹果公司,但截至发稿未获苹果公司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