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美文 首发
原创不易 抄袭必究
很多女人在饭后消遣谈论起自己的家事时,有不少人都放下豪言:丈夫在不在身边不要紧,只要钱到位就行。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这有多无奈。
常年在外工作丈夫,很少参与家庭的大小事,这样的婚姻会慢慢的失去平衡,还会错过孩子成长。回忆起来,唯一和家庭有关系的就是每个月往家里转的那笔钱。
金红默默忍受着一切,丈夫远在外地打工,她一年过得比一年煎熬。
01金红和丈夫结婚第一年,二人就外出打工了,想着在外多赚点钱,然后回家经营一个小本生意。后来金红生下一个女儿,一家三口挤在工厂的宿舍里。
公婆一直都在老家,婆婆生了一场病,金红就带着孩子去照顾婆婆,从那以后,金红和丈夫就分开生活。
前几年,丈夫回家次数会多一点,只要是节假日,哪怕买站票火车,他都愿意回家,只为见家人一面。金红又生下一个儿子,丈夫的牵挂和压力都变得多了起来。
丈夫的处境应了那句话,上有老,下有小,他不能生病,也不能倒下。金红日常除了带孩子之外,下地干点农活,会拿到市场上买,赚点零花钱贴补家用。
两个孩子越来越大,到了读书的年纪,花销也开始变得多了起来,丈夫的担子更重了。
生活就是这样,每个人都需要负重前行。有的人生来不愁吃穿,而有的人一生都在为了生计漂泊。我们不该怨世不公,既然活在这个时代,就要接受命运的洗礼。遇到困难,咬牙坚持,遇到危险,学会自保克服。
02丈夫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后面几年都只有过年回一趟家。
俩孩子对爸爸的印象特别少,常常会问金红为什么爸爸要去那么远的地方。
有时候,一些同学调皮,还会调侃他们是没有爸爸的孩子。女儿性子倔强,为这事还冲动抓起路边的石头,砸到了一个同学的脑门,为这事还赔了几百块钱。
金红知道家里条件困难,丈夫在外打工是为了给家更多的钱,丈夫工资一年比一年上涨,可是金红并没有特别开心。
每当看到两个孩子越来越大时,她的心就越来越揪着。
婆婆的身体时好时坏,一直都在吃药。金红觉得自己太忙太累了,不仅要带两个孩子,还得照顾公婆,又得挣钱贴补家用。
为母则刚,但是金红也是一个需要疼爱、需要依偎在男人怀里的小女人。
婚姻需要经营,男人和女人身上都带着不同的压力和责任,它就像一个天平,倘若二人总是维持原状做着自己的事,这个天平会慢慢失衡。女人感受不到婚姻里美好的时刻,那颗坚守婚姻的心就会慢慢的被生活的琐事磨碎。
03转眼间,丈夫已经在外12年了,去年丈夫都没有回来过年,因为过年期间如果坚守岗位可以得到更多的工资,丈夫就自己做主不回来了。
今年金红听到丈夫电话里说:“老婆,年底我就可以拿到奖金6万块,我拿到钱了就都给你,我比去年又多赚了一些钱。不过今年过年,我就不回去了,多赚点,孩子要上初中了,我得加油。”
金红说:“不用,回来办离婚。”挂断了电话,之后金红就再也没有接电话。
无奈之下丈夫请假回了一趟老家,看到妻子早起得给俩孩子做早饭,然后喂卧病在床的亲妈吃饭,送给孩子上学后她得去田里干重活农活,又得在饭点赶回家去做饭。下午,去市场售卖一点东西,又要走很远的路回家。夜里也不能闲着,得盯着孩子写作业。
而丈夫看着这一切,心里不是滋味。
婚姻是不可能一个人独自前行的,男人这一方没有参与到家庭中,他的身影就会慢慢的在流失,女人和孩子都不会感受到幸福。男人不顾家,女人只会一次比一次失望。的确,你在外赚钱很忙很辛苦,可妻子在家操劳一切也很疲惫,才需要二人在夜里依偎互相取暖生长力量。
作者的话:
在一段感情里,女人的付出得不到男人的回应,总有一天她的心会死去,不再对男人有任何期待,也不再为家庭傻傻地无止尽付出。
女人,不需要太懂事,也不需要太善解人意。要学会和男人提要求,也要学会告诉男人我一个人不行。别把负担和委屈都咽下肚子里,这样就失去了男人在婚姻里的意义。
男人要看得懂女人的付出,不要认为妻子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婚姻是需要争取的,不是结婚就代表她的心永远属于你,而是你要去抓住女人的心,让她只属于你。
有的女人甘愿忍受寂寞,只求你赚更多的钱。有的女人宁愿陪你吃苦,只求你在他身边。男人要明白自己的爱人需要什么,对症下药,才是婚姻长久、甜蜜之计。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
1、婚姻,不只是为了生存,也为了更好的生活,婚姻应该有温度。
一家人,想要得到更好的生活,不能只靠金钱来维系,还需要靠感情与温度。文中女主,她厌倦了日复一日的丧偶式生活,除了钱,她感受不到丈夫的存在,她像一个连轴转的保姆一样,她很累,她需要丈夫的爱,哪怕只是丈夫可以握着她的手,说一声:老婆,你辛苦了。
2、每一个女人,都值得被丈夫温柔以待。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会埋葬感情,只剩下鸡毛蒜皮一地事。
但是,婚姻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而应该是有温情的。
每一个女人,无论她多么贤惠勤劳,她应该都渴望被丈夫温柔以待。
如果常年两地分居,妻子会感受不到丈夫的温度,金钱买不来妻子的心安与幸福。
如果你还爱她,就给她一个温暖的相聚,哪怕一年只有一个月的相聚时光,也足以支撑她对你一年的等待。
今日话题:
两地分居的生活,你能维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