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今日头条相关的一起诉讼,再度让“用户隐私”成为热门话题。 有些意外的是,这场侵权事件的发酵恰恰在于今日头条的回应,先是给出了“通讯录不属于用户隐私”的说法,而后又高调回应“绝不认可此说法”。一来二去之间,原本还是今日头条侵犯隐私权的案件,逐渐演变成了“用户隐私界限”的讨论。 这种混淆外界注意力的手法可能并不高明,却也相当娴熟,细思极恐的是国内互联网企业对于用户隐私的态度。 以便利之名,行窃取之实? 一些APP“习惯性”访问用户信息,早已是不是秘密的秘密。 去年vivo推出升降摄像头的NEX时,就被网友戏称为“流氓应用检测器”,如果某个APP在后台偷偷调用相机权限,摄像头就会突然探出头来……一时间不少知名APP中枪,用户又往往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