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门,位于北京城中轴线最南端,人常说“里九外七皇城四”,永定门是“外七”之一,是当年北京外城七座城门居中的一座,也是最大、最壮观的一座。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相比于同样位于中轴线上的正阳门(1419年始建),晚了130多年。这是因为永定门是外城城门,而北京城在明永乐年间修建之初是没有外城的。
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明嘉靖年间北京城开始修建外城城墙。那时候,北京城南商业很发达,再加之天坛、山川坛(先农坛)都在城南,因此明政府决定先修建南边的外城城墙和城门。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永定门瓮城建成。
北京外城城墙原计划也要围成一圈,建成“回”字形。规划外城周围将近80里,辟11门,南墙20里。遗憾的是工程量太大,建到一半没钱了,只好匆匆收尾。最后南垣也仅建成13里,东西两面包砌于京城东南角楼、西南角楼处,外城总长度为28里,辟有7座城门。于是,北京城成了独一无二的“凸”字形。
外城城墙建的没有内城高大厚实,城门也马马虎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政府提高规制、重建瓮城、加盖箭楼。这才有了后来保持了二百年的典型式样。